截止至本月26日,深陷舆论旋涡的鸿茅药酒热度依旧不减,“鸿茅”、“毒药”等谴责字眼仍充斥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鸿茅药酒在舆论浪潮中接受着千夫所指的谩骂,大多数人都想看到一个结果“鸿茅药酒”倒闭。
或许是不想看到自己的基业毁于一旦,26日下午3点,鸿茅药酒终于发出自查整改声明,以诚恳担责的态度向国人表示真挚的歉意。在这份报告中,鸿茅药酒对其产品、药材等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特别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鸿茅药酒安全性、豹骨来源及生产质量问题予以了解答,同时对本次舆情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影响问题勇于担责,并表示将持续守好“品质关”和“用药安全关”,更好地对消费者负责。
看上去,在这场战役中,享有“舆论风向标”之称的自媒体大V们,带领着众多不明就里的网友取得了所谓的“胜利”,利用国人先入为主的观念使鸿茅国药这个具有国家食药监局认可的otc品牌“俯首称臣”。但实际上,对某些磨刀霍霍的人而言,这或许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或许持棒怒视引无数围观群众的最终的目标,是将鸿茅药酒乱棍打死,鸿茅区区一个自查和整改,是让这些“暴力者”失望了。
自互联网发达以来,网络暴力一直就是个无法逃避的话题。美国著名的梅根事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13岁的花季少女梅根·梅尔因不堪忍受网友恶毒的辱骂,最终在家自杀身亡。以及国内的“核泄漏抢盐事件”、“张金柱案”等,都是舆论引导案件的典型表现,这类案件目前在网络上比比皆是,甚至有一部分舆论案件已经影响到司法独立,造成了司法不公的结果,被当成“新闻审判”和“媒介杀人”的例证,无时不刻不在充显着舆论暴力的可怕之处。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让子弹飞》:影片中张默扮演的“六子”为自证清白,在众人面前“剖腹取粉”,最终惨死的情节让人不禁唏嘘。其实,相比于“肇事者”的咄咄逼人,周围“帮凶”的推波助澜无疑更让我们嗤之以鼻。然而当活生生的例子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却都成了“帮凶”,甚至于某些网友连一口鸿茅药酒都没有喝过,便开始痛斥鸿茅是“毒药”,是“骗子”,他们为自己披上了“正义的审判者”外衣,标榜自己所谓不畏强权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看来,蹭热度的成本是最低廉的,伤害程度也是最大的。所以,在巨大的声浪面前,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瞬间就会被被唾沫所淹没。这些人在引导者的振臂高呼下,已经将鸿茅国药针对成墙倒众人推的态势,真相被引导为这样的定义,世上本没有真相,就是说的人多了,
就成了真相,法律、科学、证据都可以在谩骂的声浪中被踩踏得支离破碎。
鸿茅的自查整改报告,恰似一面镜子,照清了自己过错,原本有的过失,不逃避,不抗拒。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坚守,这是值得肯定的。雾霾和阳光,都是天空的装点,也许阴霾永远不会消失,但至少,我们拿出态度,可以努力让阳光更多一点。
净化网络环境,从我们自身做起!请记得,莫让网络暴力掩盖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