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178.5平方公里,下辖3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11.99万人,外来人口50多万人。作为南国重镇,虎门的交通相当发达,水陆空三路无不便捷通达:水路,宏业货柜码头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沙角河仔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通航广州、深圳、香港等华南地区诸港;航空,虎门北接广州机场、南邻深圳机场、西近珠海机场;陆路,广深珠高速公路、S256省道纵贯全境,1小时车程可抵珠三角各主要城市。展望在虎门设火车站的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运行,虎门又将增加便捷的现代化轨道交通。
虎门,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虎门军民销烟御敌,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虎门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被誉为“全国财政之星”、“全国乡镇之星”、“中国女装名城”、“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全优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科技镇”、“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全镇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现代化南国海滨港口商城的目标,以“整合、深化、攻坚”为工作指导方针,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荣获“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一名)”、“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标兵”、“(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级的奖项34项。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43亿元,工业总产值215.90亿元,工商税收26.65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8.77亿元,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62.96亿元,外贸出口14.79亿美元,私营及个体消费品零售额54.69亿元,农村集体资产总额79.24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1285元。 商城建设成就斐然。投资1555万元编制完成17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控规面积达到9590公顷,占全镇可用地面积的80%。35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33项重点工程在建,另有31项重点工程正在筹建之中。投资近5亿元新建和改造了一批路桥,包括连升南路、连升北路、长德路、金龙南路、金宁路、体育路、南北大道和港口大桥,总长度达28.8公里。
名牌战略初见成效。名牌发展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外在表现。近年来,我镇大力培育名牌,实施“百万促名牌”工程,脚踏实地走名牌发展之路,取得可喜的成绩。2005年,全镇仅服装类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个,注册的服装商标达4000多个。“以纯”品牌喜摘“中国名牌产品”殊荣,是虎门名牌发展战略的一个可喜突破。
商贸物流繁荣兴旺。近年来,随着服装行业的兴旺,虎门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酒店、餐饮、信息、旅游、物流和房地产等行业兴旺发达,闻名遐迩。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6亿元,其中私营及个体消费品零售额54.69亿元;累计在册各类营业执照37224户。目前,全镇有龙泉国际大酒店、豪门大饭店、丰泰花园酒店等三家五星级酒店;拥有富民商业大厦、黄河时装城等大型服装商场21家、布料市场6家,经营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年服装销售额120亿元,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至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每届成交额都在10亿元以上,第十届中国(虎门)服装交易会更创下了成交额35.8亿元的新高。商贸虎门,百业兴旺,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虎门不仅是经济强镇,更是雄奇魅力之城,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到近代的鸦片战争遗迹——林则徐销烟池、威远炮台、沙角炮台等抗英战场遗址;从抗日名将蒋光鼐的故居,到热血洒虎门的民主革命战士的执信纪念碑,从雄伟壮观的虎门大桥,到气势恢宏的海战博物馆……都在诉说着这片热土的辉煌和荣光。
根据“对接、拓展、冲刺”的工作方针,按照稳定农业、优化工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思路,虎门正全力打造商贸重镇,努力实现工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共同带动增长的产业结构。重点建设以银龙路为主轴线、以广深港客运专线虎门站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国际商贸城为主力网点的三个“1平方公里”商业集聚区。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会展、咨询、会计、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体育等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两自”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鼓动大型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和集团公司提高研发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贸易。加快推进富马、东部和临港三大制造业版块的开发建设,构建“三带联动、全面加速”的发展格局。
静观昨日辉煌,矢志再攀新高。虎门人民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团结拼搏,为早日将虎门建设成为现代化南国海滨港口商城而努力奋斗!